第二十五章_新省委书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第(1/3)页

钟兴邦参加中央召开的一个会议,住在京西宾馆。晚饭后,他给妹妹钟兴民打了个电话,约妹妹、妹夫到京西宾馆来见面。

        钟兴邦和妹妹半年没见面了。妹妹钟兴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外建筑材料公司工作。妹夫乌小同和妹妹是同班同学,在一家外国商社工作。钟兴邦和妹妹从小便相依为命,感情始终很好。

        在等候妹妹到来的这一段时间,钟兴邦打开了电脑。他先是浏览了一下新闻,然后在自己的博客中挂上了一篇博文,征求网民对北方省经济发展的意见。他在博文的最后写道:“北方,是北方人的北方,也是天下网民的北方。沙场点将,北方振兴的决战即将打响这场关系5600万人民福祉的北方战役发起前夕,决策者希望借助于广大网民的智慧,形成具有科学内涵的战略思想。”

        关闭电脑后,钟兴邦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又浮现出二十年前的泰山之行。

        那一年,钟兴邦的刻苦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他考上了北京大学。

        钟兴邦要告别家乡的小山村了。村里人三三两两,默默地来到钟兴邦家的茅草屋里。你一毛他五分,捐了一百多元钱,让金榜题名的钟兴邦到泰山的庙里上香还愿。然后,再到北京的大学去读书。钟兴邦的家乡,方圆几百里山区,从未有读过大学的学生。父老乡亲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乡亲们都知道,天下最大的神在泰山。咱这偏远的大山沟里出了个大学生,是老天爷睁开了眼,是神仙保佑的结果乡亲们要求钟兴邦一定要到泰山去拜谒,去跪谢上天的恩赐。钟兴邦在书中对泰山有所了解,也向往已久。于是怀揣一张地图,独自一人徒步向遥远的泰山出发。

        为了节省路费,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一路乞讨。十多天后,钟兴邦终于来到巍峨的泰山脚下。

        衣冠不整、身心疲惫的钟兴邦,感受到了泰山的气势磅礴。十八岁的他,面对泰山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一位路过的挑夫被感动了。

        挑夫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扶起了钟兴邦。肩上挑着沉重的担子,手里拉着钟兴邦,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遍布山中的摩崖碑碣,让高中毕业生钟兴邦惊叹不已。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夫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尤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扬;十八盘道,李白、杜甫“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

        十八盘是泰山登山路中最为险要的一段,共有一千六百余级石阶。两边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云梯。

        钟兴邦看了看身边的挑夫:面孔黑粗,衣衫破旧,脚上是被泥沙染成土色的旧胶鞋。肩上担子两头是两只筐,里面装满了青砖。他正在吃力地上台阶。气喘吁吁的钟兴邦想帮挑夫一把,被断然拒绝了。他试探着询问,是否休息一会儿再走,也被否定了。挑夫说,小兄弟,一坐下来,就不再想往前走了,会前功尽弃的。钟兴邦无奈,只好紧随其后。挑夫的话“一坐下来,就不想再往前走了,会前功尽弃的”,让钟兴邦心里一“激灵”。他觉得生活平凡、甚至有些艰难的挑夫,说出的话却很有哲理。

        挑夫小心翼翼。在一处弯路,本来是横着的担子,在肩头一点点挪动,挪到几乎与身体平行,在肩头搭成一线,简直是在用手托着担子。他低着头,两眼盯着容得一只脚平放的台阶。因为用力,喉结正面深陷着一个坑。前面是两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正在把镜头对准挑夫。只听挑夫一声吼叫,两个老外惶恐地躲到了一边。挑夫却看也不看他们,担子在肩上颤动了一下,然后喘了几口气,继续向前艰难地攀去。

        钟兴邦对人生的认识,正是从泰山挑夫开始的。他觉得,泰山挑夫,挑起了人生生存的全部意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挑着沉重的货物,山上山下往返不断。所得到的,仅仅是一份微薄的血汗钱,却毫无怨言。也许,他们的一生就如此度过,直到无力挑起肩上的担子为止。

        到达目的地后,挑夫把担子里的青砖卸了,领钟兴邦来到金顶一处偏僻处。令钟兴邦惊讶不已的是,在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岩石后面,竟然有一汪清泉。

        挑夫摘下一片树叶,围成杯子形状,舀满了泉水,递给了口渴的钟兴邦。泉水很凉,甜丝丝的。

        挑夫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黑面馒头,一掰两半,递给钟兴邦一块。钟兴邦也不推辞,接过来狼吞虎咽起来。他饿极了。一路乞讨,难得饱腹。

        挑夫说:“小兄弟,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挑着粮食上山,你猜我在十八盘上遇到了谁”

        钟兴邦摇了摇头。

        “我遇到了一位大官”

        “真的”

        “是真的。我在电视里见到过这位大官。和本人一照面,我还真不敢相信呢。这位大官很关心人呢,问我累不累,每天收入多少钱,家里几个孩子,孩子上没上学。和这位大官一同登山的,全都是拜相入将的官儿。见到大官时,我一下子吓傻眼了,这可是当今皇上啊不呼万岁,不路边跪拜,也该问个好呀,可是,心里一慌,全忘了”

        挑夫很健谈,他说据史书记载,历代天子更替都要登泰山祭拜。古时帝王在登基称帝后,大都要去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受命于天”。同时,帝王们在其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赴泰山封禅,向天地之神报告天下太平,并且致以谢意,感谢神灵保佑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他津津乐道地介绍与中央首长的不期而遇。

        原来,那一年的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中央首长乘专列到泰安视察工作。先后听取了山东省和泰安市委的工作汇报后,中央首长提出要登泰山,要登上岱顶,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大家都很紧张,因为中央首长已六十多岁的年龄,徒步登山,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可是,中央首长要徒步登山,谁也不好阻拦。地方领导只好交代警卫人员,在必要时搀扶中央首长一把,但不要明说,以免破坏了他的好兴致。也在几处略平坦处摆放了椅子,以便中途休息。

        登山时,中央首长兴致很高。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和大家说笑交谈,气氛很活跃。

        当大家路过一个小庙堂时,看到一个小脚老太太在烧香。只见她跪在神像前,口中念念有词:“泰山奶奶,我十年没来了,不是我不愿来,我也没有忘了您,是因为那些头头脑脑管得太严了,不让我们老百姓来。”大家听到这里都笑了。中央办公厅领导低声对中央首长说:“你听见了没有,这位老太太在告你的状。”中央首长听后微微一笑。

        大家继续登山。到达中天门时,都感到有些累,就作短暂休息。因陋就简,在路边买了水,吃从宾馆带出来的饼干,之后继续攀登。登泰山最难的是三个十八盘,在登最后一个十八盘时,随行的一些同志都有些吃不消,中央首长也喘起了粗气,警卫秘书想要搀扶他,他说:“不要,不要,爬山嘛,怎么能让人扶呢还是自己走的好,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lvse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