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_新省委书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第(1/3)页

钟兴邦回到住处,已是深夜了。四天时间,一口气走了五个县。钟兴邦选择了全省经济最不发达的四个县,和一个经济发达的县,检查“县委书记大接访”工作。

        轻车简从的钟兴邦,最先到达偏远的山区小县五岭县。中巴车开进县城后,钟兴邦便要求停下车子,和随行的余德、胡茜等几位同志步行,一路打听着朝县委大院走去。到达县委大院后,余德说,要找县委书记,门卫老大爷拦住了他们,说:“找错门了,找错门了。”

        明明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五岭县委员会”的大牌子,怎么会找错地方了呢余德感到困惑不解。

        “县委书记和县委的干部,都在工人文化宫大接访,三天了,你们快到那里去吧。”老大爷说。

        穿过破旧的街巷,钟兴邦他们终于找到了工人文化宫。眼前人山人海的一幕,让钟兴邦感到非常震惊。扶老携幼的乡亲们,背着干粮和被褥,长长地排着几行队,等待着县委领导们接见。

        刺骨的北风夹杂着雪花,无情地抽打着。钟兴邦觉得脸像被刀割般地难忍,脚也冻得猫咬狗啃般地难受。可是,上访的群众却个个情绪激昂。一张张写满渴望的脸,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让钟兴邦看了直想落泪。

        这些老百姓,不知道走了多远的山路,排了几夜的队,等候了多久钟兴邦就这样站立在街路边,默默地注视着上访群众,任凭着风吹雪打。一边是在风雨中等待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上访群众,一边是接访忙得不可开交的县官们,震撼之余,钟兴邦陷入了深思之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们,之所以不辞辛苦,顶风冒雪排队上访,是因为他们有冤要申,有苦要诉,有困难和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钟兴邦心里清楚,群众反映和诉求的,无非是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生活困难,以及乡村干部腐败和农村黑社会势力猖獗问题,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基本上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这些所谓的小事情,却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是他们天大的事情大接访人满为患,一方面显示出老百姓对上级领导的信任,对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官员们没有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听不到民间的疾苦声。

        还是在西北工作时,有一年春天,钟兴邦因公出差去海南的海口市。正值清明,他特意到市西郊的海瑞墓参观。钟兴邦吃惊地发现,海瑞墓前不断有市民前来献花、敬香,有的老百姓还长跪不起。原来,每年清明,老百姓都自发地前来祭“清官”。管理人员告诉钟兴邦,每年清明到海瑞墓前祭拜的老百姓,都有几千上万人。既有本地的,又有远道而来的。钟兴邦想,老百姓对古时“清官”的缅怀,其实是追古抚今,期盼当今执政的各级官员也能清正廉洁,造福百姓。在海瑞墓前,钟兴邦听到凭吊者最多的感慨是海瑞的清廉。海瑞在担任应天巡抚后规定,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上级官员,也不准设宴招待,对同僚、友人送礼更是坚决拒之门外,连老友远道送来的礼品也不例外。海瑞去世时官至二品,积蓄却连殡葬之资都不够。位高而又廉洁如此,怎能不让人敬重。海瑞、包拯之所以受人敬仰,是因为他们除了廉洁,还有正直。包公祠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由此可见,百姓期待于官员的不仅是廉洁,而且要清正,要能明断是非,扶正祛邪,维护一个清明世界的朗朗乾坤。反观今日一些腐败官员,权位成为他们耀武扬威、穷奢极欲的工具,衣非高档名牌不穿,食非山珍海味不用,住非豪华寓所不要,行非前呼后拥不动,自己奢靡不算,还要管得家人、亲友成为“人上人”,为了一己之利,可以欺上瞒下、贪赃枉法、颠倒黑白,一朝锒铛入狱,方叹贪腐之害。海瑞曾说“爵位者,所托以民之器也”,意思是官员的身份地位,只不过是为百姓谋利益的工具而已。钟兴邦感触至深,发誓要做一个清官

        中午休息时,钟兴邦与五岭县县委杨平书记见了面。杨平对省委书记不期而至,既惊喜兴奋,又有些紧张。

        “感觉如何”钟兴邦问。

        “钟书记,这三天,是我担任县委书记以来最忙碌的三天,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我个人三天共接待上访群众561批817人次。感触很深刻,也很受教育。我们这些县老爷,工作作风确实存在问题,长期把老百姓的大事当小事了,没有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愧对头上这顶乌纱帽了”县委书记很坦诚。

        钟兴邦点了点头,说:“你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一定要珍惜这次大接访的机会,来取信于民。要把老百姓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登记建册,落实责任,跟踪督办。对重大疑难案件,县委常委要实行包案制,全程参与,直至彻底解决。县一级,是我国政权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层次,直接面对老百姓。你这个县委书记,比我这个省委书记更贴近老百姓,更能够为老百姓办实事。拜托了”

        “钟书记,这次省委开展的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我们县委书记都很受触动,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检验,我们一定要借这次活动的机会,改进工作作风,把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重新树立起来”

        “好,要有这种守土有责、执政为民的意识。当前的社会矛盾和民生诉求,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绝大多数问题要靠县一级来解决。哪个地方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哪个地方社会就能够出现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局面,哪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会加快,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番成绩来。郡县治则天下治,这是先贤们的政治心得。”

        为了不影响五岭县委书记正在继续的大接访工作,钟兴邦准备离开这里,驱车赶往下一个县。

        时值中午,县委书记杨平张罗安排钟兴邦吃饭。能够看出,他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客套应酬的意思。钟兴邦怕给县里添麻烦,想谢绝。可是,杨平不肯:“钟书记,我们都知道你作风平民化,讨厌繁文缛节,可是,谁也不能背着口锅是不是”

        杨平小心翼翼地恳求,实心实意地挽留。

        “你怎么这么了解我”钟兴邦觉得杨平实实在在,待人诚诚恳恳。

        “钟书记,我们县委书记虽然是基层干部,九品芝麻官,难得接触到省委书记。可是,大家都眼巴巴地瞄着省委书记的一言一行,挖窟窿钻洞,想办法打探你品行嗜好和口味”

        “全省136个县、区,我这个省委书记不好当,生活在县老爷的众目睽睽之下啊”

        “嘿嘿所以有人说我们县官,在老百姓面前背手腆肚,指手画脚,吆来喝去,在省市领导面前是弯腰低头的小丫鬟。这话不假,有的县官就是把心思用在了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巴结逢迎上级领导上了。成天想的,就是紧跟上头精神,迎合上头口味”

        钟兴邦发现,这位县委书记不说官话,实实在在。他愿意和这样的干部接触,平起平坐地探讨问题,肩膀一般高地研究工作。转念又一想,既然时下流行下级揣摩上级的心思、观察上级的脸色行事,说不准这位杨平书记,真的对他这位新任省委书记有些了解,因此才直来直去,不加掩饰地直抒胸臆。

        “我们这些县区委书记,只要有机会,就在一起议论省上的领导。”

        “是吗”

        “是啊”

        “对我有什么意见”

        “对你从新闻报道,从传达下来的你在大会上的讲话,还有道听途说”

        “杨平,实话实说,没有关系,我们是同事嘛,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咬文嚼字儿”

        “嘿嘿”杨平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大家说,你”

        “说我什么”

        “说你给我们的印象是耳目一新既有思想高度,又脚踏实地”

        “过奖了,过奖了”

        “真的,我讲的都是实打实的话,没有添枝加叶,更不会溜须拍马”

        “好了,杨平,我们不说这些了。这样,午饭我们不去宾馆酒楼,你找一家小饭店,我喜欢吃酸菜火锅。”

        “好,好,这个季节酸菜火锅好吃,热气腾腾,味道可口可是,如果传出去,说我这个县委书记,请远道来视察工作的省委书记到小饭店吃酸菜火锅,还不骂我抠门”

        钟兴邦被眼前这位县委书记的实在逗乐了。他拍了拍杨平的肩膀,说:“你刚刚介绍过当县委书记的体会,迎合上级领导的口味话音刚落”

        “好,好,我马上领钟书记去。我们县城虽然小,这样的火锅店可是有好几家,只是条件简陋,卫生状况也差一些,说实话,平常乡里干部也很少到这样的小店请客,都是接待普通老百姓的。也好,吃得实惠,还省钱”

        告别杨平时,钟兴邦邀请他以后到省城出差,一定去他那里串门,唠唠家常。杨平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紧紧握着钟兴邦的手不放。胡茜发现,他的眼眶里闪着泪花。

        胡茜心想,很快,省委书记钟兴邦平易近人的佳话,就会在县、区委书记中传开,并且会被演绎成多个版本。她明白,有的人或许从来就没有机会和省委书记近距离接触。杨平虽然表面上轻松坦然,内心里一定始终高度紧张,忐忑不安,生怕在这次接待钟兴邦时出现丝毫差错。钟兴邦的表现,也确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定会给这位县老爷留下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风过水无痕,雁去留声后。胡茜从心里佩服钟兴邦,也完全相信他流露的是真情实意,本性使然。

        车子到达中平县城时,已是下午四点钟了。钟兴邦让胡茜下车,到路边一家企业门卫处打听中平县信访大厅怎么走。门卫听说要找县信访大厅,热情地指路。钟兴邦看在眼里,心里想,中平县的信访工作一定名不虚传。

        在空荡荡的县信访大厅,钟兴邦又让胡茜打听潘良在哪里。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潘局长“下访”到杨树沟乡去了。钟兴邦说,我们直接到杨树沟乡,去见这位县信访局长潘良。他在8年前就推行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把问题解决在院内炕头。全县社会稳定老百姓气顺心静。不久前人民日报记者给钟兴邦写过一封信,是通过胡茜转交的。信中记者称赞潘良“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准则,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无愧于信访战线上的楷模”

        钟兴邦担任过县委书记,深知基层信访工作者的苦辣酸甜。在这一岗位上,每天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张张怨气冲冲的脸,充耳一拨接一拨的骂声和埋怨声,碰到的,同样是一个个扯不清、理还乱的头疼的问题,做不完的烦事、难事。但是,这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一头挑着社会稳定,一头挑着群众利益,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党和政府树碑立传的十分重要的事业。

        车子到达杨树沟乡后,在一个村子边,胡茜向一位小卖店主人打听乡政府怎么走,女店主指路后顺便问了一句:“你们到乡里找谁”

        “我们找潘良。”

        “找潘局长啊,他不在乡里。”

        “在哪里能够找到他”

        “他刚从这里路过,到山那面的李家堡子去了,为一户困难户送米送面去了。”

        听说车上的人是找潘良,女店主非常热情,话匣子也一下打开了。“潘良是我们老百姓的好朋友,积善行德的大好人啊”女店主很感激地说,“我是个苦命的人,是潘良兄弟把我从苦海里捞了出来,这个小卖店,也是他掏自己兜里的钱帮我办起来的,让我有了养家糊口的法子。”

        女店主介绍,她叫齐玲,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大山沟里。丈夫因病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lvse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