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新省委书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1/3)页

市政府的紧急电话通知迅速下发到各部门、各单位。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的指示精神,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市政府决定,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拆迁工作公职人员本人在拟拆迁棚户区内的,要带头签订拆迁安置协议。逾期不签,停薪停职;没有公职人员的拆迁户,由区政府安排本区的公职人员承包动员即包户,动员不成,停薪停职。拆迁户属低保户的,如不配合拆迁,将停发最低生活保障”

        紧急电话通知还要求,本通知精神要内部掌握执行,可以传达到基层单位一把手,但不许行文,也不许公开宣传。

        望海区政府的补充通知还规定,离退休公职人员也要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到拆迁工作中去,承担相应责任,分担包户任务。如不完成任务,将受到处罚,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要全面调查其任职期间存在的问题

        望海区医院手术室护士陈芳,市卫校毕业至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八年。一天前,医院领导亲自找她谈话,要求她立即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动员母亲签订拆迁协议,尽早迁离棚户区。陈芳的组织观念很强,始终很听领导的话。可是,这次领导交给她的任务实在太艰巨了,她没有完成的把握。

        陈芳骑着自行车,神情黯然地回到母亲家。“进屋就上炕,”,母女俩亲亲热热地坐在炕上唠家常。29岁的陈芳是母亲余大姐的养女。28年前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下夜班的矿工陈大山,顶风冒雪往家里走去。路过一间废弃的草屋时,他听到了一个婴儿的哭声。尽管又冷又饿,陈大山还是停下了脚步,寻声音走进草屋。一个婴儿躺在一堆稻草上,裹在身上的碎花棉被上,飘落了一层雪花。心地善良的陈大山心疼不已,赶忙把婴儿抱了起来。怕婴儿冷,他揭开了自己棉衣,让婴儿在他的怀里取暖。陈大山在草屋里等了三个小时,因为他不能断定,是不是婴儿的父母因为有急事去办,暂时把孩子存放在这里。长时间的等待后,他才明白这是一个弃婴。如果再守在这里,他们俩都会冻死在雪夜里的。无奈之中,陈大山抱着婴儿,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回到家里。

        陈大山和余大姐虽然结婚多年,但始终没有生养。女婴的到来,给这个贫寒之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后来,儿子出生了,陈大山和余大姐心满意足。儿女双全,是普通老百姓对幸福的最大追求。虽然日子依旧清贫,常常为一日三餐奔波操劳。

        儿女渐渐长大了,小屋实在容不下一家四口了。陈大山在百般无奈之下,住到矿上的工棚。为了多挣点钱,他常常一个班接着一个班下井挖煤,想攒点钱,买间大点的房子,换换窝。这是他多少年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拼死拼活地努力着。可是,一次井下塌方,陈大山和六名矿工兄弟被夺去了生命。人们在扒出陈大山尸体后,发现他用粉笔在自己的矿工帽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家”字。很显然,这个“家”字是陈大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但是,他终其一生渴望的有一个大一点的“家”的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人们都知道,陈大山目不识丁,更不会写字。奇怪的是,他竟然在闭上双眼前,写下了一个“家”字

        陈芳卫生学校毕业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选择丈夫的标准不高,但其中有两项硬指标不可改变。一是要有房子。不求高楼大厦,有一间比“进屋就上炕”的家大一点可以了。二是不嫁矿工。

        陈芳嫁给了一个锅炉工,名字叫王刚。锅炉工也是平民子弟,家里有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漂亮的陈芳很满足了,因为她是棚户区的姑娘。棚户区的姑娘即使再漂亮,身价也是低廉的

        听到棚户区改造的消息后,母亲和陈芳都很兴奋。母亲说,日子总算熬出头了,可惜你爹没有福气,没等到住大房子这一天。陈芳说,俺爹在九泉之下,知道咱家有大房子,不用“进屋就上炕”,一定会高兴的。街道干部拿着“拆迁协议”,要余大姐签字的时候,同样不识字的她求人叫回了陈芳。陈芳告诉母亲,根据“拆迁协议”的规定,他们家要搬到市郊的大山沟里。并且,新居的居住面积30平方米,要交“新旧房补差”5万元钱。陈芳还了解到,那个“幸福家园”回迁楼盘,建筑质量很不好,交通又不方便,医疗、商业等生活设施缺乏。各种疾病缠身的余大姐,常常会在深更半夜发病,而发起病来,必须马上去医院抢救

        “能不能就地回迁安置”陈芳问。

        街道干部回答得倒是挺爽快:“可以原地安置。但是,准备建的住宅是豪华型的,房价每平方米1.8万元,户型最小的180平方米。”

        余大姐摇了摇头拒绝,因为,家境贫寒的她手无分文,根本拿不出那天文数字的购房款

        这一次,陈芳接到领导交给的任务后,马上回到家里。坐在炕上,说到拆迁,母女二人抱头痛哭。陈芳觉得,即将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本来是件好事,却因为拆迁政策不合理,使他们这样的贫困户雪上加霜。

        “妈,要不,找舅舅帮帮忙”陈芳小心翼翼地问。她知道,舅舅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是大官。可是,大官舅舅生性谨小慎微,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找你舅别难为他了。他官虽然不小,可是每月就靠那么几个死钱,家里的日子也挺紧巴的。你弟弟上大学,吃的喝的花的,都是你舅管的,他活得挺累,我知道。”母亲难过地回答。

        走投无路的陈芳,只好如实回单位向领导复命。

        第二天早晨上班后,陈芳接到医院人事科下达的通知,要求她和另外三名同事从今天起停薪停职,全脱产回家做工作。如果一周内完不成任务,就永远不要回医院上班了。医院领导也有难处,如果陈芳他们几个完不成任务,区卫生局要罚医院的钱,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回到自己家里的陈芳,越合计越觉得窝火生气。陈芳想,作为出嫁的女儿,她已经不和母亲在一起居住。可是,这一次市里动迁棚户区,根本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居民搬迁。在遭到老百姓抵制后,又搞起了“株连”政策,实在是没有道理。陈芳心里清楚,眼下就业十分困难。她这一待业,岗位很快便会被顶替。很有可能,她的饭碗就此便被打碎了,没有了。

        陈芳决定给舅舅打电话,把母亲面临的困境和她已下岗待业的情况告诉他。尽管她知道,舅舅从来不为亲戚的私事动用手中的权力。

        电话接通后,陈芳一口气把要说的话说完了。电话那头,舅舅意外的沉默无语。这些年来,学习、工作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陈芳偶尔也给舅舅打一两次电话,述说自己的苦闷和困惑。父亲不在了,母亲又没有文化,陈芳对舅舅很依恋。舅舅常常开导陈芳,凡事要从长远处着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工作和生活,要相信组织和领导可是这一次,舅舅却沉默无语。

        虽然舅舅什么也没有说,但是,陈芳还是感觉到舅舅的为难和痛楚

        听说棚户区拆迁户们从北京请来两名律师讲解物权法,陈芳便跑去了。在一家企业的会议室里,50多位拆迁户聚精会神地听律师的讲解。突然间,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公安干警冲了进来,将会场上所有人员带回公安局调查。几位出面邀请律师的,还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陈芳因为“态度不好,认识不高”,“享受”了同等的待遇。

        陈芳的丈夫王刚得知妻子被行政拘留的消息后怒不可遏。当天夜里,他偷偷地溜进已被封锁的“难民部落”,找到了苗强。

        “哥哥们,我老婆被抓走了,关起来了”王刚沮丧地说。

        苗强和王刚是哥们,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听说好朋友的老婆被公安局抓走了,苗强很同情王刚,却又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帮忙。

        油灯下,苗强拿出一个塑料桶,把桶里60°的老白干酒倒进两只破碗里。他又找来两根冻得冰棒似的大葱,和王刚一人一根当下酒菜。

        “干”

        “干”

        哥俩啃着大葱,喝着老白干,倒着心里的苦水。

        苗强陪伴着奶奶的遗体,艰难地坚守在“难民部落”。像他这样在“难民部落”坚守的,共有109个哥们,比梁山英雄好汉还多一人。

        “临海市被一帮贪官污吏把持着,我们老百姓没有说话的地方,申冤雪耻都没有指望了。”苗强说。

        “天下乌鸦一般黑,哪还有老百姓说理的地方”王刚说。

        “我们哥们商量好了,要到省委去找讲理的地方。省委如果不管,就进京告御状”苗强喝了一大口酒,握紧拳头,“抬棺上访,抬着我奶奶的遗体上访去”

        王刚认识苗强的奶奶。这位老太太90多岁了,年轻时参加过“支前”。那时,解放战争进入艰苦卓绝时期,很多解放军战士负伤,被老百姓从阵地上抬下来,抬到自己家的热炕头上。还有一些地方干部受了伤,老百姓同样把他们抬到自己的家里,拿出家里人舍不得吃的鸡蛋,给干部们补身子。把家里仅有的被子,拿来给干部们盖。而他们自己,宁愿钻进稻草堆里御寒。一次,区里一位年轻干部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胸部,伤势很重。苗强的母亲守着区干部三天三夜,昏迷中的区干部终于苏醒了过来。区干部乞求的目光,分明是在说他很饿,想吃点东西充饥。可是,因为伤势太重,饼子和饭他都咽不下去。正值哺乳期的奶奶,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把自己的乳汁挤到碗里,然后一勺一勺喂进区干部的嘴里。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区干部的伤渐渐好了起来,又回到了前线。奶奶用自己的乳汁救治区干部的事迹,被一位战地记者写成了文章,登在报纸上。于是,又一位“红嫂”的故事传开了

        “苗强,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参加你们的上访,一定要讨个公道”王刚说。

        这时,一辆宣传车路过。高音喇叭在播放市“棚改办”通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为加快我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市政府决定加速推进大改造和大开发,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和歼灭战凡有拆迁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高度负责,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拆迁户主及其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要加大领导力度,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拆迁任务的如期完成。广大干部群众要提高认识,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坚持与各种错误思潮和阻碍棚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lvsew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